• <nobr id="y5rip"></nobr>
  • <blockquote id="y5rip"></blockquote>

    腎臟病早期診斷迫在眉睫 風險預測模型可望助力
    2022-10-13 15:41
    來源: 金羊網

    腎臟病早期診斷迫在眉睫 風險預測模型可望助力

    人工智能朗讀:

    通過綜合防治和管理,使78%的腎功能減退患者十年不發展至尿毒癥;首次證實空氣污染可通過擾亂免疫系統,損傷腎臟等遠離呼吸道的器官……有人說,侯凡凡及其科研團隊“扼住了腎病病魔的喉嚨”,侯凡凡對此的回應是:“這不僅是我們研究中心的成績,更是國家醫療衛生防治事業的進步?!?/span>

    近年來,侯凡凡帶領科研團隊在腎臟病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在過去十年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或自然科學二等獎共3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6項。

    除了腎臟病研究外,她還帶領團隊推動居家腹膜透析體系建設,幫助尿毒癥患者重新融入社會生活;開展“星火計劃”,為數百名基層醫生進行了專業能力培訓,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患者透析不出村

    廣東正在做探索

    羊城晚報:廣東省目前腎臟患病率情況如何?

    侯凡凡:廣東省的腎臟病防治、診療工作任務相對較重。原因在于大灣區人口密集,且老年人比例較高,基礎性疾病、慢性病患者人群龐大,慢性腎臟病患者的人數因此更多。

    據前些年的統計,廣東省慢性腎臟病總患病率12%,略高于全國水平;透析人數居全國第一。

    羊城晚報:過去這10年,廣東在腎病防治和科普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侯凡凡:過去十年,廣東的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以腎臟病為例,目前廣東血液透析已經覆蓋縣級醫院,“看病難、看病貴”得到了改善,大大降低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

    廣東也積極開展科普和基層教育工作。作為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方醫院腎內科每年會面向普通公眾和腎臟病患者等進行科普教育,還會組織對縣級以下醫院基層醫生進行培訓的“星火計劃”,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

    羊城晚報:您目前正在推動的居家腹膜透析體系建設,將為患者帶來哪些好處?

    侯凡凡:目前,尿毒癥患者只能依賴透析或腎移植生存。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每周需去醫院3次左右,每次要進行4-5小時的血透治療。由于血液透析對醫護人員、醫療場地和配套醫療資源都有較嚴格的要求,目前血液透析中心主要設置在三甲醫院和市縣級醫院。這就造成了在農村和邊遠地區的尿毒癥患者難以接受規律的血液透析治療。此外,患者頻繁地前往醫院,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也造成了很大影響。

    在廣州市衛健委的指導和支持下,南方醫院腎內科牽頭,探索在村鎮一級或患者家中建立自動化腹膜透析?;颊呖梢跃徒x擇透析站點,利用夜間睡眠時間接受自動腹膜透析,既方便又經濟,并有助于長期透析的患者重返社會或工作崗位。

    我們計劃在取得經驗后,在廣東省乃至全國推廣,目標是讓患者透析不出村(鎮)。

    摸清慢性腎臟病發病規律

    讓腎臟病患者十年內不發展為尿毒癥

    羊城晚報:近年來,您帶領團隊在腎病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侯凡凡:這10年來,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取得很大進步。

    我們針對中國人群特點進行慢性腎臟病研究,摸清了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發病規律,讓我們能夠針對中國人的特點來進行慢性腎臟病預防,降低了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取得了良好效果。

    據統計,目前在我們中心有4000多名腎功能減退患者接受長期治療、隨訪和綜合管理,其中超過十年未進展為尿毒癥的患者比例已高達78%;我國最常見的IgA腎病經過系統治療,80%的患者十年內不發展至尿毒癥。據統計,我國每年約7萬例慢性腎臟病患者會發展為尿毒癥,慢性腎臟病患者每人推遲一年進入透析,全國能節省約70億元的醫療費用。

    羊城晚報:過去十年中,您帶領的團隊在腎臟病發病危險因素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果?

    侯凡凡:在對慢性腎臟病的預防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要把防治關口前移,為此我們進行了大量研究,尋找中國人的慢性腎臟病發病危險因素。

    我們近年完成了“中國腎活檢系列研究”。這項研究首次報告了中國成人和兒童腎小球疾病的疾病負擔和十年流行規律,證實我國膜性腎病的發生率逐年增加與空氣污染相關。

    2018年,我們又做了一次調查。發現原先膜性腎病高發的地區,從2016年開始PM2.5污染水平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膜性腎病的發病率也從以往的逐年上漲轉為下降。這一系列研究說明,空氣污染不僅會引起呼吸道的損傷和疾病,還可能擾亂免疫系統,使得腎臟等遠離呼吸道的臟器受到損傷。減少空氣污染對于維護全民健康極其重要。

    羊城晚報:風險預測模型在腎病治療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風險預測模型建立情況如何?

    侯凡凡:國外已建立了慢性腎臟病進展的風險預測模型,在美國和加拿大人群,該模型預測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準確性高達90%。但我們的研究表明,這一模型在中國慢性腎臟病人群的預測準確性僅70%左右,這主要是由于中國人群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譜與西方人群存在差異,因此不能照搬國外模型。于是我們針對中國慢性腎臟病的人群特點,研究并建立了適合中國人群的風險預測模型。經過大樣本臨床驗證,證實我們建立的模型預測慢性腎臟病發展為尿毒癥風險的準確性能達到84%,預測急性腎損傷發展為慢性腎臟病的準確性可達到90%,預測IgA腎病對免疫抑制治療反應的準確性可達到87%。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這些模型研發電子預警系統,讓慢性腎臟病風險預測可以被更多臨床醫生、尤其是基層醫生應用,實現基層醫療的同質化。

    羊城晚報:在腎臟病治療方面,您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了哪些新的治療方法?

    侯凡凡:為了延緩慢性腎臟病患者進入到尿毒癥階段,我們建立了RASI療法,可以使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的風險降低44%,進入透析階段的時間延長3-4年。為了精準控制患者的用藥量,我們研究建立了一種逐步增加藥物劑量的模式來確定個體化用藥劑量,這種方法被國際上稱為“向上滴定法”。采用這種方法治療使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發展至尿毒癥的風險降低了50%。向上滴定法已被國際防治指南采納,在全球推廣應用。

    高血壓是我國慢性腎臟病第三位常見的原因。為了延緩高血壓性腎損傷患者進展為尿毒癥,我們針對中國人群葉酸缺乏較為普遍的特點,開展了相關研究。首次證實在伴慢性腎損傷的高血壓人群,補充葉酸可以使這類患者進入終末期腎衰竭的風險降低56%。

    黨員要為人民群眾的健康而奮斗

    羊城晚報:您是一名黨齡50年的共產黨員,黨員的身份在專業工作中,對您有哪些影響?

    侯凡凡:我為自己是共產黨員而感到非常驕傲,同時為自己能親身參與并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感到自豪。我們遇到了一個好時代,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

    人民群眾期盼的美好生活必然包括健康的體魄,人民群眾對健康的要求,就是我的奮斗目標,我會為這一目標奮斗終身。

    羊城晚報:為了人民的健康體魄,在腎臟病研究、治療方面有哪些需要突破的方向?

    侯凡凡:首先,需要進一步研究腎臟病的早期診斷。目前70%的腎臟病患者第一次就診的時候已經進入晚期,他們不可避免地會進展為尿毒癥。因此如何做到早期診斷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我相信在未來,腎臟病風險預測的研究進展可以為早期預防、早期診斷作出貢獻。

    其次,我們需要加強對慢性腎炎的研究。中國人群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腎炎,對慢性腎炎發生發展的機制目前尚未有足夠的了解,需進一步加強相關基礎研究,從而發現新的干預靶標,這是實現慢性腎炎臨床防治突破的基礎。

    最后,我認為我國應該加強醫學研究的轉化應用。否則即便我們有再多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閣而不投入臨床使用,對疾病防治也無濟于事。所以我們應加強研究成果的轉化,產學研合作共同發展,實現我國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自主創新。

    人物名片

    侯凡凡: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TWAS),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全球改善腎臟病預后組織(KDIGO)執行委員會委員,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器官衰竭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

    主要從事慢性腎臟病防治研究。系統研究了慢性腎臟病及其并發癥的防治,首次證實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能顯著降低晚期慢性腎臟病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的風險,創建了預防慢性腎臟病變進展的臨床新策略。她的研究成果,被國際譽為“近年對內科學和腎臟病學臨床實踐最重要的研究”之一,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等榮譽。

    大咖金句

    我國應加強醫學研究的轉化應用,要把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加強醫療設備和藥品的自主創新,促進產學研共同發展?!罘卜玻?span style="text-indent: 32px;">記者 薛仁政 張華)


    [編輯:葛雯萱]
    欧美性欲操b视频

  • <nobr id="y5rip"></nobr>
  • <blockquote id="y5rip"></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