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安治民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與魂。優秀的文化往往能夠激發我們內心最深沉的向上力量,產生持久不斷的動能。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經濟特區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上都要交出優異答卷”。
兩年來,深圳立足于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萬億的現實,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文化強市的發展戰略,聚焦打造“城市文明典范”的發展目標,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上雙輪驅動、協同用力,積極構建更高水準、更加豐富、更為完善的城市文化體系,氤氳文化氛圍,涵養城市特質,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殷殷囑托寫下了生動的注腳。
兩年來,深圳加快完善文化公共服務政策和文化產業引導政策,出臺《深圳市培育數字創意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深圳文化館服務規范》《關于推進文化與金融深入融合發展的意見》《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各項政策,與此前推出的《深圳市文化產業促進條例》《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辦法》等相結合,從文化創意到成果轉化,從規范引導、育才引才、品牌塑造、經費資金等各個方面為各個領域的文化發展提供支持,讓包括公共和民營在內的各類文化創作主體都能得到寬松的實踐環境;加大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力度,重點推出“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高標準打造包括深圳歌劇院、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深圳創意設計館、深圳海洋博物館等具有深圳特色、國際范兒的文化場館,讓廣大市民的文化生活將有更多的去處,文化享有的種類變得更多元;不斷豐富“城市文化菜單”,文博會、深圳音樂季、深圳讀書月、中國設計大展、深圳國際魔術節、深圳大劇院藝術節等雅俗共賞、精彩紛呈、月月精彩,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喜好的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持續完善深圳公共圖書服務體系,形成了多達1000多個公共圖書館及服務點,提供5700多萬冊圖書以及海量網上數字資源,特別是其中的圖書借閱亭在全市緊羅密布,為市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圖書館”的充分便利,讓“圖書館之城”名副其實,讓濃郁書香充盈整座城市。
得益于不斷完善的文化事業產業政策體系,以及持續引入匯聚的豐富多樣的高品質文化資源,這兩年,深圳這座城市的文化創新能力、活力顯著增強,原創文化的影響力、輻射力明顯提升。我們看到,包括音樂作品《燈火里的中國》《信仰》《再一次出發》《英雄頌》,電視劇《從這里開始》,舞蹈《肖像》,魔術《秘境》等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噴涌而出,不僅在深圳、在全國收獲了好的口碑、如潮的好評,而且還摘得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級大獎。特別是,今年8月,來自深圳的原創短篇小說《月光下》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除此之外,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2021年,深圳不僅實現了多家企業入選第十三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而且還創造了文化產業增加值2566億元,無論是年均增速還是在全市GDP中的占比,在全市經濟總盤中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毫無疑問,深圳城市文化發展的成果已經變得越來越豐富。但是,深圳卻并未止步于此。相反,這是深圳在文化建設上的一個新的開始。當前,深圳正以更大的魄力和雄心,和一往無前的姿態,瞄準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提出的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戰略定位,高起點、高標準謀劃未來文化事業產業發展。根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在“十四五”時期,也就是在2021—2025年,深圳就要實現“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而到2035年就要“成為城市文明典范”。具體到落地落腳,深圳將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建成一批國際一流的城市文化地標、完善多層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特別是,其中提出的“十分鐘文化圈”更是呼之欲出,極為誘人。在文化產業方面,則將動漫、電競、網絡文化作品、影視產業園、數字創意等作為重要著力點,劍指2025年3000億元的文化產業增加值。
面對在文化發展方面的新的宏偉藍圖,深圳信心十足、意氣風發。事實上,從兩年來深圳在文化建設上的積極作為和所取得的更加豐碩的成果來看,深圳也的確有這個條件、這個實力、這個能力當然也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去實現那些定下的文化發展目標。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深圳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將變得更加濃郁,開放多元、兼容并蓄、創新創意、現代時尚的城市文化特質將變革更加鮮明。到那時,受惠的將不僅是每一位深圳市民,也將是深圳這座城市,甚至是全國乃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