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楊森
宏圖已繪就,奮斗正當時!
黨的二十大報告是一份新時代新征程團結奮斗的綱領性文獻,召喚著我們團結在黨的旗幟下,擼起袖子加油干,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堅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全面鋪開,進入“雙區”驅動、“雙區”疊加的黃金發展期,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先行示范不斷打開新局面。
牢牢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深圳擔負著將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轉化為實踐的歷史使命。
胸懷大局、服務全局、開辟新局,唯有在更加宏大的框架體系中發揮先行示范作用,深圳方能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在波瀾壯闊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績!
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與動力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根本路徑。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是深圳在面臨要素趨緊、面對不確定性疊加復雜局面下的破題之要。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有“五大戰略定位”,處在首位的便是“高質量發展高地”。
深圳必須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實現發展能級的躍升,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邁向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實體強,發展穩。實體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制造業是實體經濟和國民經濟的脊梁。深圳要堅持制造業這個立市之本,抓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機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縱深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重構,扎實提高實體企業韌性,提升經濟持續向上的確定性。
創新強,動力足。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保證。深圳要切實扛起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任,做優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激發企業創新主體,發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引導科技創新攻克“卡脖子”難題、釋放生產力,把深圳建設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深圳貢獻。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窗口”。中國之治,法治為基,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黨和人民的不懈追求。深圳必須高站位高標準推進開啟法治深圳建設新征程,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完成好這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任務。
良法引領改革。用足用好特區立法權,護航改革挺進“深水區”,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深圳要運用法治思維為新產業、新模式創造機會,提供制度驅動力;要加強重要領域立法,不斷提升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以法治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治提升善治。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其良性運行的根本保障。深圳要始終堅持法治引領,讓營商環境接軌國際,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叭嗣瘛倍种厝羟рx,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國之大者”。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讓人民群眾從發展中獲益,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發展的目的,也是我們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來源。
深圳必須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抓手全面保障、改善民生,堅持始終為人民而改革、為人民而發展,匯聚起共襄偉業的磅礴力量。
樹牢正確政績觀。人民是衡量政績的重要標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員干部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過程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完善社會保障網。夯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深圳必須全面落實“民生七有”目標,以優質民生供給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打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典范。文化是民族血脈,是民眾的精神家園。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為民族復興之路注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圳文化從一張白紙起步,日益茁壯,已經構成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一流城市,必有一流文化,匯入文明主流、發揮創新優勢。
深圳必須要以先行示范區標準打造文明新高峰,蘊蓄磅礴的文明偉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涵養文化厚度。豐富的文化必須建立在堅實的經濟基礎上,深圳要以先行示范標準構建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滿足市民需求的文化產業,切實實現人民群眾的文化權利,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
弘揚文明價值。深圳溫度深入人心,構成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和強大向心力。深圳要全面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精神,讓人性之美浸潤城市的每個角落。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上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之一,再次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進入新時代,深圳堅持綠色富城、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綠色發展、綠色生活深入人心。面對破解土地資源稀缺與生態建設之間的矛盾的迫切任務,深圳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深圳必須繼續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將綠色這一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越擦越亮,讓大美深圳成為世界矚目的宜居家園。
持續消除污染。深圳要繼續以硬干部硬作風硬措施,持續保衛“深圳藍”“深圳綠”,加強污染源頭防控,加快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扎實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新格局。
引領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深圳要落實“雙碳”目標為抓手,推動一系列首創性、引領性的制度創新,鼓勵企業綠色轉型,為全國碳排放交易探索“深圳經驗”,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句40年前激勵深圳改革開放走上新征程的口號,40年后,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度濃縮時代精神,凝聚著深圳這座城市的奮斗力量,也將成為這座城市奮進新時代的精神航標。
踏上新征程,我們要努力把宏偉藍圖變成現實,篤行不怠打造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先鋒實踐,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不負時代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大深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