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生態環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深圳商報記者 黃青山 攝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10月20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徐麗 通訊員 廖曉龍)近日,“攻堅落實看福田”——“一榜三令”高效執行機制媒體調研行活動啟動,記者從福田區金融工作局了解到,今年以來,福田區全力推動“雙碳”建設先試先行,爭當“碳路先鋒”。為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融資活動,福田區代表深圳市正式入選全國首批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此舉對粵港澳大灣區綠色投融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據了解,福田區堅持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發展高度協同統一,高質量發展再結碩果。2021年,福田區以全市4%的土地貢獻全市17.3%的GDP,全區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金融業增加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均繼續攀升,創造了4個“歷史新高”;地均GDP、地均稅收連續14年全市第一;單位能耗持續下降,萬元GDP水耗同比下降8.65%,萬元GDP能耗達國際領先水平。
福田是金融強區,2022年上半年,福田金融業增加值1068.44億元,同比增長9.2%,占深圳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的44.3%,占全區GDP的41.7%。
自然生態產品進入數量化、核算化階段。該區完成中國第一個城市公園——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的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紅樹林生態公園年生態價值(GEP)1.92億元,單位面積調節類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是全市均值的2.28倍,單位面積總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是全市均值的7.43倍。
良好生態環境轉化為普惠化民生福祉,市民生態環境獲得感更強。福田區著力提高環境治理“精細化+智慧化”水平,高效完成新洲河、福田河、鳳塘河、皇崗河等4個暗涵流域“污水零直排”創建工作。
細心守護城市腹地唯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讓最美福田魅力綻放。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每年候鳥遷徙超過10萬只,擁有12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時隔6年重現珍稀水鳥黑天鵝與明星候鳥黑臉琵鷺“同框”的畫面。
在第17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福田區獲評全市唯一“中國最美縣域”,全面展現了“生態美、人文美、產業美”的深刻內涵,不斷實現“發現美、傳播美、享受美”的城市使命。
福田區充分發揮政企聯動優勢。華為數字能源安托山基地建設如火如荼,將建成全球領先的“光儲直柔”近零碳園區。該園將推動誕生20%以上新減碳技術,為率先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支撐。
未來,福田區將充分發揮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優勢,聚焦政策端、資金端、產業端,探索差異化的氣候投融資模式,為完善中國氣候投融資機制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福田經驗”。